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沈阳真空杂志社 Email Alert    RSS服务
在线办公
    ISSN 1002-0322
    CN 21-1174/TB
    1964年创刊(双月刊)
本期目录
2023年 第6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5-25
  • 薄膜
    溅射电压对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Cu箔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余康元, 何玉丹, 杨波, 罗江山
    真空. 2023, (3):  1-4.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01
    摘要 ( 20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工艺制备出铜(Cu)箔,研究了溅射电压对Cu箔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溅射电压700~950V范围内,Cu箔均呈现出明显的(111)晶面择优取向,其晶粒尺寸在27.7~36.5nm之间,相对密度在96.1%~98.5%之间,明显优于普通直流磁控溅射制备的Cu箔;随着溅射电压的增大,Cu箔由韧性逐渐向脆性转变,其电阻率逐渐降低至2.38μΩ·cm,接近纯Cu的本体电阻率。
    沉积入射角度对热障涂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张彬, 蔡妍, 张涛, 常振东, 曾令玉, 牟仁德
    真空. 2023, (3):  5-11.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02
    摘要 ( 1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真空电弧镀(ARC)技术在DZ125合金基体上制备NiCrAlYSi(HY3)金属粘结层,然后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分别以0°、20°、40°、60°和80°五种入射角度沉积氧化钇稳定氧化锆(6~8YSZ)陶瓷涂层,研究了入射角度对涂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入射角度的热障涂层均能形成柱状晶结构,随着入射角度增加,孔隙率和柱状晶倾斜角度均逐渐增加,涂层厚度逐渐减小;对带涂层试样进行结合强度测试,入射角度0°~40°时涂层的结合强度均在55MPa以上,入射角度增加到80°时,结合强度降低到15.7MPa;热冲击条件下,陶瓷面层和基体之间形成TGO,由于不同入射角度下涂层孔隙率不同,TGO生长速度不一致,导致其热冲击寿命存在明显差异,入射角度为0°~40°时涂层的热冲击寿命均超过4000次,入射角度为60°时涂层的热冲击寿命为3371次,入射角度为80°时涂层的热冲击寿命最短,仅为1836次。
    真空镀膜助力低碳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孙彬, 刘兴龙, 徐乘远, 王庆, 蔺增
    真空. 2023, (3):  12-17.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03
    摘要 ( 1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空镀膜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下制备高性能涂层材料和高质量表面的绿色制造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的硬质涂层系列产品,能够助力制造业实现低碳制造和可持续发展。在真空镀膜实际应用过程中,摩擦学与表面界面是需要重点研究的科学性问题。高端真空镀膜设备的开发需要解决核心零部件、先进镀膜工艺及控制系统等技术难题,特别是要主动融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探索数字化变革之路。本文介绍了真空镀膜助力低碳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除了工模具行业和汽车行业等成熟市场,真空镀膜对医疗行业、航空航天和半导体行业的创新发展亦可提供重要的支撑。
    不同生长温度下Zn1-xSbxO薄膜的结构与发光性能研究*
    朱建华, 潘婧, 岳建明, 郝丽萍, 支鹏伟, 贾哲
    真空. 2023, (3):  18-23.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04
    摘要 ( 7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Sb掺杂ZnO靶材,并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在Si(100)基底上制备了Zn1-xSbxO薄膜。通过XRD、光致发光(PL)谱对所制薄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分析,探讨了不同Sb掺杂量和不同生长温度对薄膜结晶质量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纯ZnO的PL谱发现ZnSbO薄膜出现了紫外峰,且随着Sb浓度的增加,所有发光峰的强度相对增大;针对Zn0.98Sb0.02O薄膜,不同的基底生长温度改变了薄膜的紫外和蓝光发射强度,500℃下薄膜具有最好的结晶质量和最强的发光峰;对于500℃下生长的Zn0.98Sb0.02O薄膜,当激发光源波长从325nm变化到300nm,峰位红移,而且紫外峰与蓝光锋强度比由1∶3变为12∶1。据此,可以通过改变Sb掺杂量、生长温度和激发光源波长,从而制备出不同波段、不同强度的发光器件。
    三种溅射深度剖析定量分析模型解析表达式的比较*
    钟凤敏, 王穗鹏, 郑锦权, 杨浩, Siegfried Hofmann, 徐从康, 王江涌
    真空. 2023, (3):  24-41.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05
    摘要 ( 1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三种广泛应用于溅射深度剖析定量分析的原子混合-粗糙度-信息深度(MRI)模型、上下坡(UDS)模型与粗糙度-级联混合-反冲注入(RMR)模型的解析表达式。先从定义、公式推导、仿真结果分析三方面逐一分析了这三种模型对应的剖面特征,再通过其对应的深度分辨率子函数、深度分辨率函数、分析膜层厚度的解析表达式以及实验数据的拟合,将三种模型进行了细致的比较。最后解释了上下坡模型存在的不足,纠正了粗糙度-级联混合-反冲注入模型存在的错误描述,实测/模拟深度剖面的动态特性验证了原子混合-粗糙度-信息深度模型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氧气压强对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的CuO薄膜性能的影响*
    向玉春, 朱建雷, 袁亚
    真空. 2023, (3):  42-45.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06
    摘要 ( 9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玻璃衬底上沉积CuO薄膜,研究了氧气压强对CuO薄膜结构和光学、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压为3×10-3Pa,3~5Pa,和8~12Pa时,沉积的薄膜分别为单一Cu2O相、混合Cu2O/CuO相和单一CuO相;当氧压从5Pa增加到8Pa时,CuO薄膜的取向从(111)变化到(002);霍尔测试表明,在3~5Pa下沉积的CuO薄膜为p型,而在8~12Pa下沉积的薄膜为n型;氧气压强为5Pa时,薄膜电阻率较小,载流子浓度最大。
    真空获得与设备
    以场景为设计输入的螺杆干式真空-压缩系统研究*
    任昌青, 徐法俭, 黄志婷, 袁铮, 张泽升
    真空. 2023, (3):  46-50.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07
    摘要 ( 10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螺杆干式真空泵在一个泵腔内实现多级压缩,并且不使用液体密封,是“双碳”目标下气体输运的优秀装备。本文分析了螺杆干式真空泵设计原理,研究了使用场景下螺杆真空泵的特点和使用要求,指出了化学工程真空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了基于场景的模块系统集成、螺杆泵密封结构、内冷结构和智能控制等。讨论了智能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数据库建立问题和控制模式优化措施。建议在理论设计基础上,以场景需求为设计原则,实现工程应用安全高效。
    机械真空泵除尘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改进
    杜善国, 李博, 李强, 许有民
    真空. 2023, (3):  51-54.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08
    摘要 ( 1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真空泵系统在钢水精炼领域已逐渐替代蒸气真空泵系统,合理、高效的除尘系统是保证机械真空泵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本文介绍了机械真空泵除尘系统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以及除尘系统常见的问题和产生原因。结合相关工程实践经验,对除尘系统进行了优化改进,包括双级气体冷却系统、自动脉冲吹扫系统、自动卸灰系统、废气监控与报警系统。优化改进后的除尘系统在某新建电炉炼钢厂的RH真空精炼炉工程上已连续运行一年多,有效保护了机械真空泵的正常运行,满足了RH真空精炼炉的生产工艺要求。
    测量与控制
    CSNS DTL真空泄漏解决方案*
    刘顺明, 王鹏程, 刘佳明, 谭彪, 孙晓阳, 王一刚, 朱邦乐, 宋洪, 李波, 吴小磊, 李阿红
    真空. 2023, (3):  55-61.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09
    摘要 ( 11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漂移管直线加速器(DTL)是CSNS直线加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脉冲流强为15mA的负氢离子束从3MeV加速到80MeV,再注入到快循环同步加速器(RCS)中实现进一步加速。为避免能量损失,离子束加速必须在高真空环境内完成。本文首先介绍DTL腔真空系统组成,然后对目前出现的真空泄漏情况进行分析,详细描述了Pickup泄漏、漂移管泄漏(包括漏水、漏气、内漏)等不同情况下真空泄漏解决方案,并通过Monte Carlo方法模拟计算,缩小检漏区域。由于漂移管泄漏频率较高,本文给出针对漂移管泄漏的规范操作流程,以提高检漏效率。
    高性能电子枪的物理设计*
    石晓倩, 刘佳辉, 陈雪颖, 郭方准
    真空. 2023, (3):  62-66.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10
    摘要 ( 1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测量电导率较低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设计了一种能量在0~2keV之间可调、束斑直径可调、可偏转、可脉冲的高性能电子枪。根据电子枪的性能指标对其电子发射、电子光学系统和电位关系进行物理设计,通过对控制极施加脉冲电压,实现电子束的脉冲发射。利用CST软件对电子枪建模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不同聚焦极电压对束斑尺寸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阴极电压为-1000V、控制极为-1005V、第一阳极为-880V时,随着聚焦电压由-400V增加到1000V,束斑直径由0.2mm增加到10mm,两者几乎成正比例关系。通过对比两种偏转组件,得出四极静电偏转器更适合在同一空间内使用,在工作距离为30mm、偏转电压为200V时,偏转灵敏度可达到34mm/kV,对应的偏转角为12.8°。
    氙气与多种示漏气体漏率转换关系研究*
    韩琰, 孙立臣, 王静涛, 刘一欢, 陈文卿, 眭霄翔
    真空. 2023, (3):  67-71.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11
    摘要 ( 13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推进技术是我国航天卫星未来重要的推进系统技术,具有比常规化学推进比冲高、推力小、推进剂利用率高等优点,其中离子推进器主要使用氙气作为推进剂。常规的推进系统密封性测试采用氦气作为示漏气体,检漏结果与实际工质氙气的真实漏率存在换算关系,为了能够准确评估电推进系统的实际泄漏状态和漏率数值,亟需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通过搭建多种示漏气体测试系统,验证了氙气原位检漏技术的可行性,并由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初步获得氙气与氦气、氪气之间的漏率转换关系,以及转换系数理论上下限数值,为后续电推进的检漏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真空冶金与热工
    用于核电元件制造的深井式真空钎焊设备设计
    卢少波, 韩永超, 宋艳鹏, 张吉峰
    真空. 2023, (3):  72-75.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12
    摘要 ( 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钨、钼、铼等难熔金属材料部件,常用于维持空间轨道卫星、空间站等运行的动力源中,如核电类电源、电推进等。此类核电元件大多工作在超高真空环境下,同时伴随有高温辐射、射线和粒子辐照等极为苛刻的环境条件。基于大多数部件结构特点,以及需要保护材料和部件外表面形状、尺寸精度、涂层组分及结构稳定性等要求,与其相关的真空工艺设备需设计为井式结构,工件为悬挂式安装。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难熔金属真空钎焊设备,用于核电元件的新工艺制造,在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创新。设备为特殊“深井”式结构,上部出料,最高加热温度为2100℃。经测试,其热态(1600℃)真空度达到3×10-4Pa,温度均匀性达到±4℃,使用情况良好。
    基于模态振型优化的真空凝壳炉减振设计方法*
    高昕星, 刘鑫, 张瑞宇, 刘时兵, 李心可
    真空. 2023, (3):  76-79.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13
    摘要 ( 9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空电弧凝壳炉属于特种材料铸造装备,离心浇铸过程中可能受到周期性激振力以及外部设备振动影响而诱发自身壳体共振,不仅影响铸件质量,而且会造成安全隐患。本文对某型真空电弧凝壳炉进行了模态分析,查明了局部设计不足是导致出现低阶局部振型的原因。通过补强结构,将一阶模态的频率从贴近工频频率的56.786Hz提升到较为安全的77.610Hz,振幅从3.540mm降低至0.323mm,模态振型优化方法实现了较好的减振设计效果。
    一种含锆高温合金与坩埚耐火材料的界面反应研究*
    张凤祥, 张鹏, 李怡, 马秀萍, 刘东方, 万旭杰, 张华霞
    真空. 2023, (3):  80-85.  doi:10.13385/j.cnki.vacuum.2023.03.14
    摘要 ( 11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浮渣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一种含Zr高温合金与不同坩埚耐火材料的界面反应。结果表明,合金中的Zr与氧化物陶瓷坩埚发生反应生成的ZrO2是合金锭中浮渣的主要来源。MgO坩埚的热力学稳定性较Al2O3坩埚更低,其与Zr的反应更剧烈,产生了较多的ZrO2浮渣。坩埚的微观结构对界面反应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当坩埚的致密度较高、表面较光滑时,产生的ZrO2附着在坩埚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ZrO2层,阻止了Zr与Al2O3坩埚的进一步反应。而坩埚的表面较粗糙时,难以形成致密的ZrO2层,产生的ZrO2进入合金熔体形成浮渣。因此采用致密度高、组织细腻、表面质量好的Al2O3坩埚有利于降低合金熔体与坩埚耐火材料的反应,减少合金锭的污染。
    真空技术应用系列讲座
    信息
    欢迎订阅
    真空. 2023, (3):  89-89. 
    摘要 ( 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投稿须知
    真空. 2023, (3):  92-92. 
    摘要 ( 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